“快过年了,回家结婚的人家多,我制作的桌椅板凳都好卖。”寒冬腊月,贵州天柱邦洞街道织云村,鱼塘中圭勺二组村民龙作礼锯木板、车轱辘、刨木坊、拼装,忙得额头冒热气。打八仙桌的大部分材料早在两天前就准备好了,龙作礼敲敲打打约3个小时,一张精致的八仙桌就做出来了。放下凿子,龙作礼拿起喷头,一边喷漆一边高兴地说:“这张桌子去得远哟,本县坪地镇的人定做的!”
子承父业当木匠,走村串寨打家具。龙作礼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远近有名的木匠。现年62岁的龙作礼18岁时就拜他父亲为师。从1980年开始,他挑着斧子、锯子、刨子、墨斗、鲁班尺等木匠行头,跟随父亲走村串寨,为农户打雕花床、条凳、餐桌、衣柜、电视柜、碗柜、梳妆台等家具。“木匠活中,最好学的是拉锯子。我从据木枋、木条、木板等粗活学起。”龙作礼回忆说,在邦洞龙章村做了十几户的家具后,又到坪地镇兆寨打了几十户吹谷子的风车,他慢慢地学会了弹墨线、削木榫、凿眼子等细活,再后来就学会了画花、鸟、鱼、凤、龙等图案,而且学会了根据图案雕花、车轱辘。他父子俩做的家具全是榫卯结构,花纹别致,样式古朴,牢固精美,图案吉祥,很受欢迎。“织云、章程、米溪、西安等附近村寨的农户都来请我父子俩去做家具。”
随着社会的进步,1989年,龙作礼购买了电锯、电刨、喷漆机等现代化木匠工具,在当时金子出得旺的邦洞街道坑头周边做木匠。一做就是20多年。他除了做家具之外,吊顶、安装木地板等活都承接做,他的足迹遍布数十个村寨。靠着做木匠活,龙作礼为上千户人家打造了温馨的家,他自己的腰包也鼓了起来,在圭勺山顶上建了一栋高大的木楼,一家人过上了滋润的日子。
遇到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,龙作礼打家具时总是优惠一些。“在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,有些家庭比较困难,我打家具时,只收油漆、玻璃等成本钱,工钱都不收的。”龙作礼说,一晃40多年过去,那些家庭的孙子孙女都长大成人,还记得他,结婚打家具、嫁妆时,至今依然还请他去做。
现在,国家政策好了,山里通了5G网络,信号满满;水泥马路修到了家门口,运输货物方便。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,村民不断拆旧房建新房,不断更新家装,实木家具备受欢迎。年过花甲的龙作礼把木匠工具搬到家里,在家里做木匠,而且玩起了网上销售。顾客不管远近,只要是天柱县范围内,一个电话他就可以送货上门,年产销家具30多套。
木工是苦活、累活,很多年轻人都不想学、不愿做,导致“技术断层”的出现。但多达几百种的榫头、卯眼的结构、放样、取料、刨料、画线、打眼等工艺不能丢。“我到目前为止,只教了坪地镇一个学喷漆的徒弟。我准备把手艺传给我儿子,等我儿子打工归来,过年前做100根凳子拿来出售。”谈到非遗传承,龙作礼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