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注的是为什么我记忆力这么好。我回复留言说,等吃完早饭,口授一篇,推送出来。
这个小学时老师应该都教给过大家,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那个3.14159的圆周率,谐音山巅一寺一壶酒,你背诗就可以了。
数字之间没有联系,诗词之间有联系,而且你记住上一句的末尾,下一句的开头,中间的自然能联想起来。
如果你分区,C盘是系统,D盘是工具,E盘是游戏,工具里面又分,不同的工具软件名,进到某一个工具软件里面又分,各种属性。
其实细想想很正常,老师教你的东西本来就是应对高考而不是混社会,老师他自己也不曾混社会呀?
如果老师教的记忆法真能够应对社会层面的实际场景,你猜他还会不会吃粉笔灰呢?
所以我上午提到的记忆法,不是这类,我提到的是速度记忆法,或者讲,时间切片记忆法。
我给你讲一个现实中的场景老师讲的那种索引记忆法,或者叫文件系统记忆法是用不上的。
比如你去参加国安局的考试,考官带着你出了国安大门,经过一个广场,直奔某个早餐店,进去后请你吃早餐。
等你吃完了,他忽然问,刚才我们经过的那个广场,有个戴红帽子的,他脚上的两只袜子颜色不一样,一只是黑色的,另一只是什么颜色?
我当年硕士毕业不到2年就做了架构师,这个速度是惊人的,比周围同样的人平均少5年,怎么做到的?
当时一家芯片公司要在他们自己DIY的不规范的芯片上移植linux内核,怎么也跑不通,甚至,打印都没有,都没有办法调试,只能加断点,可谓方法极其原始,进度等于没有,一筹莫展,时间要没有了,如之奈何?
索引记忆法有个最大的弊端就在于你必须看完了,才能去打标签,才能去联系起来,才能记忆。
看都看不完,你都不知道你要做的这件事是什么,你怎么找到问题,而且是连续的找到问题,还要解决它呢?
你不可能记住广场上有多少人,每个人穿什么袜子,因为你都不知道面试官要问这个,也许他问的是人家裤子上有多少个泥点呢?
我曾经讲过一句话,我说时间是可以分片的,这不是我说的,这是佛经里佛陀说的。
看了一个小时书不等于你看了3600秒,不信你用脑电波测试仪,你会发现你的大脑只有1800秒在看书,另外1800秒都在空转,或者走神。
实际上不是的,佛陀讲修行,人第一次能够体会到刹那这么小的时间单位时,他会发现,自己绝大多数时间,都是浪费掉的。
常人所谓的专注,1小时能利用的秒不到一半,一秒钟能利用到的刹那,只有1个。
从国安局到小吃店,只有5分钟的路,5分钟你不可能记住广场上来来往往那么多人的细节,但是给你500分钟,够不够呢?
儒家经典《大学》讲过,我们都学过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
你首先要定,你不定,没法静,你的脑子在做布朗运动,各种杂乱无章的idle进程占据你的大脑CPU在那里空转。
你能够感受到的胡思乱想已经是很大片的了,如果你能感受到自己胡思乱想,1个小时的3600秒里你能利用到的不足300秒。这300秒里能利用的刹那不足100个。
也就是说一个人他觉得他极度专注时,实际上也是大片时间被浪费,效率还能提升一百倍。
我小时候,幼儿园的时候,别的小男生都在忙于玩他们的小兄弟,都在好奇这个。
就像黄粱一梦的故事,在那个世界里,你都娶媳妇当宰相,儿孙满堂,80而终,醒来一看,饭还没煮熟。